福特Q1净利润创十年新高 全年或因缺芯损失25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 4月28日,福特汽车公布其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创下10年来新高。不过福特同时警告称,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一些高利润车型的装配线停产,第二季度可能会损失一半计划中的产量。
(图片来源:福特)
具体说来,福特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交付106.2万辆汽车,占据全球汽车市场5.3%的份额;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43亿美元跃升至362亿美元,同比上升6%;净利润达33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最高纪录,而去年同期疫情给该公司带来了20亿美元的净亏损;净利率为9%;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跃升至48亿美元创新高,而去年同期为亏损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达13.3%。第一季度末,福特资产负债表依然强劲,现金超过310亿美元,总流动性超过470亿美元。
根据Refinitiv IBES的数据,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轻松击败了华尔街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每股盈利81美分,而市场对其的普遍预期为每股盈利21美分。去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每股亏损50美分。
福特一季度关键财务数据(图片来源:福特)
各地区表现:北美依然是利润主要来源,在华业务继续好转
在北美地区,福特一季度营收增长5%至230亿美元,息税前利润达29亿美元,息税前利润率为12.8%。尽管芯片短缺导致产能受限,但福特还是从野马Mach-E、Bronco Sport 和重新设计的F-150等新车型中获益。
半导体短缺促使福特加快其销售流程的现代化,引入新的订购方式,使其对客户更具吸引力,提高库存周转率,并将库存减少并保持在传统水平以下。野马 Mach-E说明了相关的潜力:购买这款电动SUV的客户中,70%是福特的新客户。到目前为止,这款全电动SUV有三分之二的预订已转化为订单。与经销商合作开发的在线购车流程的进一步增强版本在3月份上线。全新Bronco预计将在今年夏天正式开始销售。
福特在北美还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引领交通运输领域的电气化革命。除了将更多电动汽车推向市场,福特本周还宣布成立了一个新的全球电池卓越中心——福特Ion Park,以加快电池和电池技术的研发,包括未来的电池制造。
在欧洲地区,福特实现71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3%,息税前利润为3.41亿美元,大大扭转了一年前的亏损,息税前利润率为4.8%。一季度,福特开始向欧洲客户交付野马Mach-E,并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立福特科隆电气化中心,用于生产电动汽车。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其在欧洲的乘用车将100%实现纯电动,商用汽车的三分之二将为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福特一季度各地区财务表现(图片来源:福特汽车)
在中国地区,福特的营收同比大增39%至8亿美元,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41亿美元缩小至1,500万美元。林肯品牌汽车一季度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福特高端SUV和商用车的销量也很强劲。轻型卡车、厢式车、公交和皮卡占该公司在华销量的48%。
在上周的上海车展上,福特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其迅速扩张的车型组合。其中包括Escape插电式混合动力SUV;纯电动野马Mach-E的本土化版本;以及完全网络化的EVOS,这是福特中国2.0计划的第一款产品。
在南美地区,福特的业务继续好转,息税前亏损7300万美元,连续六个季度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好转。今年1月福特宣布的在南美地区业务的重大重组正在按计划进行,在此期间结构性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该公司Ranger皮卡的季度销售强劲,市场份额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缺芯之痛:Q2 或损失50%计划产量 全年产量损失或达110万辆
今年第一季度,因芯片短缺,福特产量损失大约达20万辆,约占其计划产量的17%。不过研究公司Edmunds.com的数据显示,福特通过将每辆车的平均交易价格提高到近4.8万美元(一年前仅略高于4.4万美元),抵消了产量下降带来的部分影响。
Farley 指出,芯片短缺危机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今年第二季度,福特预计将损失50%计划中的产量,大约70万辆,这表明第二季度是问题的紧要关头。到下半年,福特仍预计将损失10%的计划产量,大约20万辆,且今年内不太可能弥补损失的产量。全年来看,福特大约将损失110万辆的汽车产量,远高于此前预计的20至40万辆,息税前利润将随之减少2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也将因此减少30亿美元。
福特目前预计,今年全年该公司息税前利润将在55亿至65亿美元之间,低于此前55亿至80亿美元的区间,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预计将在5亿至15亿美元之间。该公司首席财务官 John Lawler表示,“我们以及很多业内人士现在认为,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完全解决。”
Lawler指出,由于芯片短缺,该公司目前大约有22,000 辆汽车只能部分组装,但缺少芯片相关部件,其中包括该公司最畅销的F系列皮卡。该公司零售车辆的库存目前只够销售33天,Lawler预计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