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终于一扫2020年的阴霾,1月喜提“开门红”。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16万辆,同比增长25.7%;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18万辆,同比增长25.6%。

销量,比亚迪

来源:乘联会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1月销量同比正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销量基数低。另外,因春节原因,去年1月销售期只有20多天,而今年1月的销售周期比去年多了近10天。”

崔东树还认为,如果没有疫情,1月销量还会进一步被激活。“按往年经验来看,1月是回家返乡人群购车的高峰期。今年基于疫情防控措施,各地倡导就地过年,抑制了这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

虽然今年1月还未显出真正的购买力,但不少车企已经取得不俗的销量成绩。官方数据显示,1月比亚迪销量42401辆,同比大涨68.44%;一汽-大众奥迪销售86888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35.8%,创历年1月销量纪录新高。

此外,长城汽车(销量近14万辆,同比大增73%)、吉利汽车(销量15.63万辆,同比增长40%)、上汽集团(销量40.3万辆,同比增长0.72%)等车企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跑赢大市,销量“奇高”,“比亚迪、奥迪们”做对了什么?

销量大涨背后的秘密

1月,比亚迪旗下表现最好的是新能源板块。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19871辆,同比大增183.1%。其中,纯电动车型销售14463辆,同比增长181.2%,混动车型销售5408辆,同比增长188.3%。燃油车业务虽不像新能源车那般猛涨,但也稳扎稳打,1月销量达22223辆、同比增长23.2%。

其中,宋依然是比亚迪的销量担当,宋家族销量达16682辆;秦家族销量为3929辆;唐家族销量为2551辆;e系列销量1449辆。此外,随着比亚迪汉完成产能爬坡,开始成为继宋之后的另一款支柱车型。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汉1月销量达12103辆,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

销量,比亚迪

来源:比亚迪官方

对于比亚迪1月份的强势表现,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销量表现只是一个结果,在此背后,是比亚迪积累的技术和产品迎来了爆发期。”

技术投入还将继续产生回报,李云飞预测,“2021年新技术大规模应用,比如(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将在年后陆续上市,这些车型将搅动燃油车市场格局”。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厉兵秣马,迎来回报。一汽-大众奥迪也收获了丰厚的果实。

销量,比亚迪

来源:奥迪官方

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奥迪旗下车型全面开花,全新奥迪A4L、奥迪A6L、奥迪Q5L等主力车型带动国产车型实现77688辆销量,同比增长25%。其中,全新奥迪A4L销量19729辆,同比增长41.4%;全新奥迪A6L实现销量18994辆,同比增长7.7%;奥迪Q5L实现销量17481辆,同比大增32.1%。

进口车型销量虽然占比不高,增速却惊人。奥迪进口车在1月完成销量9200辆,同比大增411%。

一汽-大众奥迪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意料中事。“我们一直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战略,近年来,奥迪A6L、A4L和Q5L都完成了中期改款换代,节前购车热潮加上奥迪终端大幅优惠,迎来了1月销量开门红。”

上述负责人还透露,2021年奥迪将迎来产品大年,计划推出16款换代/全新车型。

不要盲目扩大销量

迎来不错的开局后,各机构以及业内人士均看好2021年的汽车市场。

崔东树预计2021年乘用车销量将增长8%。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测,2021年车市销量将增长4%,达到263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不过崔东树建议车企“不论销量上涨还是下滑,都应当继续以品质增长为先,不要盲目扩大销量、制定激进的销量目标,针对当下消费现状,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服务及金融政策”。

销量,比亚迪

来源:pexels

随着市场回暖,新的挑战也接踵而来。“如今市场已经转为存量竞争,车市大盘没变多大,但造车新势力渐入佳境、科技巨头相继入局,抢食者反而变多了。2021年竞争将比2020年更为激烈,马太效应继续加剧。”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

苹果、百度等科技巨头蓄势待发,这在贾新光看来,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竞争的市场很难有创新,新的竞争者入局促使传统车企向智能化转变。‘变则通,通则久’十分适用于现阶段的传统车企。”

除了加速向智能化转型,服务环节也需引起重视。“在售后服务领域,消费升级大势所趋。车企在做好产品端的同时,不妨重视一下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贾新光认为,这样才能抓住车市回暖的机会。

“市场一直在变,福特曾经的位置现在已被日系车企取代,你很难说福特做错了什么,只能说日系车企在那段时间做得比福特更好。如今,相似的剧情也有可能重演。”中汽联高级顾问、汽车工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认为,市场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那个懂得变通、能够抓住趋势的全能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