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七大“爆冷”事件
2021年业已过半,回顾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少,如芯片短缺限制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跨界造车再起风云、特斯拉“维权”事件持续发酵等。这些事件中,有些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也有部分是行业变革的重要映射,一起来看下。
一、车企集体陷入“缺芯荒”
自去年12月以来,芯片问题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桎梏。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最新行业报告,截至6月21日,全球范围内因缺芯而损失的汽车产量已达410万辆。
(图片来源:台积电)
从市场销量反馈情况来看,国内车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芯片影响。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6月销量数据,6月厂商批发销量153.1万辆,环比5月下降4.9%,同比去年下降10.2%,较19年同期也下降9%。
乘联会预测芯片短缺问题有望在三季度得到缓解,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有望从8月开始强势回升。尽管如此,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外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下半年车企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二、跨界造车再起风云
今年以来,新一轮跨界造车风骤然而至,前有百度、小米官宣造车,后有滴滴、360、货拉拉、魅族、创维、美的等“门外汉”确认或传出要叩开汽车产业大门。
众所周知,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可能只有个别几家,然而为何依然有如此多的圈外企业奋然进入?
对此,盖世汽车CEO周晓莺表示,国内之所以能够掀起新一轮的跨界造车热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智能电动的大赛道上,造车的门槛确实已经大幅降低,一些核心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找到好的技术伙伴,造车搞定一半。2、随着多种技术的融合发展,造车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现在最快10-12个月就能完成一辆新车从研发到批量销售的流程,这就意味着资产的使用效率会明显上升,也增加了大家投入汽车产业的兴趣点。3、汽车产品结构和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90%机械件+10%软件在快速向40%硬件+40%软件+20%内容迭代,原来电子产业的供应链资源可以升级复用,科技公司大有可为。4、现在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已经由原来通过卖产品盈利的模式过渡到了以硬件导入客户,再通过OTA持续提供新价值来拉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新盈利模式,越来越符合互联网的打法。5、新时代的年轻人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是打造中国新品牌的绝佳窗口期。6、从市场规模上看,智能电动车未来会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再加上有了蔚来、小鹏、理想成功IPO的经验,智能电动的大产业会被资本市场持续看好,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特斯拉陷“维权”风波
4月19日对于特斯拉来讲不是一个幸运日。一位河南女车主出人意料地突破层层安保,大闹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成为当天刷爆朋友圈的闹剧。与此同时,特斯拉品牌口碑亦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整个事件发酵至今。
特斯拉在中国销量最好的车型Model 3,也是此次车展风波的当事车辆 (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维权事件之所以热度不减,除了这家明星车企自带流量外,还与近年关注度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相关。客观来讲,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缺陷,都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作为新兴产物的电动汽车也免不了这样的审视,尤其事关生命安全。现如今,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力度,今天特斯拉遇到的问题,其他品牌有可能也会遇到。为此,品质保障要进一步引起重视,一朝不慎,有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
四、新能源车市持续火爆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当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汽协分析认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恢复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度在提升;二是“双积分”的目标倒逼车企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三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助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背景下,动力电池投资项目上半年亦持续增多。盖世汽车了解到,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在二季度进行了签约、开工、投产等新投建举措,其中以中航锂电的动作最为密集,仅在5月份,其就先后与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三地达成合作协议。
五、智能网联初创企业频获投资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近两年,国内诸多初创的公司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尤其进入2021年后,相关信息频频爆出。从盖世汽车梳理来看,资本市场对于投资对象主要聚焦两大方面:1、拥有智能网联领域相关核心技术;2、市场需求量大和易于落地。从具体投资企业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供应商禾赛科技完成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毫米波雷达公司蛮酷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2、芯片及计算软件提供商,如坚持以“芯片+算法+工具链”为基础平台进行底层技术开放赋能的地平线完成 C3 轮 3.5 亿美元融资;专注于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的映驰科技获近亿元A轮融资。
3、矿山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如踏歌智行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
4、全栈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提供商,如智驾科技完成1.5亿元A+轮融资;魔视智能完成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纵目科技完成累计金额1.9亿美元的D轮融资。
5、自动驾驶运营商,如小马智行完成3.67亿美元C轮融资;文远知行获得C轮融资。
事实上,无论何类企业,都在向更可靠、用户体验更好的方向在努力,同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大力助推。接下来非常核心的一点是,大家如何将共识的目标以产品的形式落到实处。
六、车企密集换标
随着汽车行业变革深化,不少车企为传达品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开始启用全新车标,向新时代宣战。今年以来,国外如起亚、通用、标志、雷诺均已发布全新LOGO,国内的比亚迪、吉利亦推出了全新LOGO。
2021年开年第一天,比亚迪汽车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车标主体并没有改变,但新标识取消了椭圆型边界,变得更加开放。这意味着,比亚迪汽车将用更开放的姿态面对用户和伙伴,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边界。按照比亚迪的说法,此次的新标识不仅直观简洁,还具有国际化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新版LOGO只使用在比亚迪国内乘用车市场,其他业务将继续使用原来的椭圆字标。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
1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全新LOGO。新版LOGO视觉上趋于等线,外圆内方的转折处理,让字形更加简洁、现代,字母转角处的弧度变化,呼应“向上”主题,带来更多想象力。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发布全新的LOGO,原因在于2021年是吉利控股集团迎来创业的第35个年头,新LOGO象征着吉利控股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以年轻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企业战略,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车企。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七、低速电动车“转正”有望
备受期待的低速电动车“身份之争”终于要水落石出。日前,工信部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到了低速电动车的相关技术要求,明确了四轮低速电动车将作为纯电动乘用车的一个子类,命名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运输中的御捷车型,图片来源:御捷汽车
虽然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也从未获得过财政补贴,但近年来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还是呈现出了直线飙升的态势。有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7年,国内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增长了十倍以上,截至2019年底,国内低速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再加上一些没有参加过驾照考试的驾驶员缺乏基本的道路安全意识,导致相关安全事故频发,低速电动车逐渐成为了道路交通中的一大安全隐患。
相关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是一个淘汰和升级并存的过程,灰色地带越来越少,不规范的企业会产生损失,甚至会逐步被淘汰,但对规范的企业而言,把低速电动车纳入标准化管理,带来的会是一个进一步提升的通道。未来,一个健康的低速电动车市场不仅会让终端用户受益,也会真正成长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