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继产出HOA超体电子架构、可进化数字音响系统、NT展翼门等一连串令人不明觉厉的黑科技之后,堪称汽车圈“造词”狂魔的高合汽车看来不打算停下脚步。最近,高合又在他的“智能汽车辞典”中加入了两个“新词”:PML可编程智能大灯、ISD智能交互灯。老实说,这种略显繁复的造词方式,从用户沟通的角度看,算不上十分友好,甚至有用力过猛之嫌。当然,其宣誓革新的用意不难理解。旗下首款产品HiPhi X既已被定位成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新品类,为其构建专属意义空间,从常用概念上即与传统汽车划清界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新造的概念能不能站得住脚,最终还得看产品是否足够有说服力。那么,煞费苦心打造的概念背后,这个新品牌要呈现的究竟是什么?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

唯亮不破?不,车灯应该更聪明制霸车灯界的“法宝”是什么?多数人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亮度。不夸张地说,10个车主中肯定有9.5个曾被对向刺眼的车灯闪花过眼睛。每每此时,想必很多人会恨自己的车灯不能再亮一点。当然,“以暴制暴”既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更不是一直以来人们孜孜不倦地在车灯上追求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从最初的煤油灯、乙炔灯、白炽灯,到后来为大家熟知的卤素灯、氙气灯、LED,再到如今开始在高端车型上出现的激光大灯,光源的革新,使车灯的照射强度和范围不断提升,带来的是更佳的驾驶视野和更高的行车安全。不仅如此,灯组布局不断改进、造型日益多样、内部结构愈发精巧,加上各种照明技术的运用,车灯在美学、节能乃至空气动力学上的价值也被持续挖掘。不出意外地,车灯在硬件层面的潜力逐渐“见顶”。各大厂商虽仍努力改进硬件,但即便方兴未艾的激光大灯,似乎也无法再让市场感到兴奋。怎么破?自诩划时代的高合,给出的应对方式是:用场景定义设计,让车灯聪明一点。乍一听有点“玄学”。官方宣称,HiPhi X车灯中的PML可编程智能大灯拥有260万个可独立控制的纳米级微反射镜,相当于260万个独立光区,能实现像素级照明,甚至还整合了红外夜视技术;ISD智能交互灯则由1712颗LED组成的四块光源矩阵组成,分布在车辆的前后左右,为常用的日行灯、位置灯、转向灯、制动灯、倒车灯担任辅助。加上时尚的外部造型,高合HiPhi X这套车灯在硬件层面即便称不上登峰造极,至少也算十分优秀了。毕竟,这260万像素照明分辨率的灯是全新的十一代奔驰S级上才能拥有的顶尖科技。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

不过,如果仅限于此,那高合走的也还是“亮一点,漂亮一点”的老路子,更难与“聪明”搭上关系。真正的差别,在于不同场景下能实现的功能。以马路上常见的大灯互闪为例,要摆脱“以暴制暴”的局面,单靠驾驶者的能力终究不够。PML可编程智能大灯据称不仅能对照明光线进行精细的控制,还拥有专属红外摄像头,可以在弱光环境下监测前方路面情况,通过独立订制芯片运算实时监控多达6个前方障碍物,并根据需要实时优化光型。PML可编程智能大灯能根据车速和驾驶场景自主决策,在标准近光、城市远光、标准远光、集束远光间自由切换,从而令问题迎刃而解。与照明这样的“基本操作”相比,追踪和投射功能似乎更显功力。PML可编程智能大灯不仅能根据驾驶情境,在地面用灯光投射交互标志,帮助驾驶者改善视野,还能结合夜视技术追踪行人踪迹,在地面投射警示标志示甚至用类似“斑马线”这样的标志引导行人。

另外,据官方介绍,ISD智能交互灯除了扮演辅助灯光外,也是一件交互利器。它可根据场景显示动静态图标和图形,比如掉头时的“180°转弯”符号,再比如礼让行人时“行人先行”动画。场景定义设计下的灯光,不仅“聪明”,还多了几分温情。

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

智能的底层逻辑:软件说了算不过,车灯的本职工作既然是照明和指示,真有必要那么“出格”么?不难想象,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说起来,不光车灯,此前HiPhi X已经对外展示的NT展翼门、可进化数字音响,都在人们认知的主要功能之外,加了一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成分,比如车门感应驾驶者距离、方向,然后自动按特定方式和角度打开,比如音响可以不断从云端接受最新音效调教,常玩常新。然而仔细想来,这可能正是高合的高明之处。高合HiPhi X一贯不掩饰打“智能”牌、把自身塑造为新品类的野心。强化市场对“智能”的认知,最时髦的方式自然是讲自动驾驶,讲人车交互。实际上,高合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不少故事可讲,无论领先的HOA超体电子架构,还是双冗余L3级自动驾驶,或是与微软联合开发的HiPhiGo人工智能伙伴,都有不错的想象空间。问题在于,在特斯拉们的持续刺激下,市场已多少对类似事物“脱敏”。

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

怎么把“智能”传递出去?一种巧妙的办法是,从那些传统认知中不可能和智能产生关系的部分入手。如果连它们都能“聪明”起来,那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这是一辆“聪明”的车?于是,就有了可进化音响、NT展翼门以及这里的智能车灯系统。至于“有无必要”的问题,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传统认知中“出格”的功能,如果按照新的认知标准,可能只是常规动作,或者说,只是智能汽车的本来面貌而已。两种认知的关键差异,关系的正是智能的底层逻辑:软件,而非硬件,才是决定功能呈现及产品体验的根本。回到高合HiPhi X的智能灯光系统。不能否认,其硬件的优秀肉眼可见。无论是和奔驰新S同款的百万像素级精准控制灯组,先进的夜视摄像头,还是背后算力惊人的ECU芯片,都为其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每项功能背后,一套高规格的“感知—计算—执行”硬件必不可少。但决定硬件运行逻辑,或者说,决定以何种方式将硬件运转起来以实现特定功能的,却是背后的程序,即软件。就PML可编程智能大灯和ISD智能交互灯而言,如何探测路况或判定驾驶场景、特定路况或场景下启用何种照明方式、投射或显示何种图案,都由系统中运行的软件决定。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软件说了算,也意味着常变常新。一方面,软件在开发时即可为用户预留空间,让其对功能进行自定义。在HiPhi X的车灯系统中,大灯能投射用户选择的文字、图像、甚至电影,ISD智能交互灯还允许用户DIY表情。同时,软件中置入人工智能算法后,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强化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而且,一些功能层面的优化、更新也可以通过OTA持续落地。高合HiPhi X强调其车灯“可进化”,原因正在于此。重要的是,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对硬件做任何改变。软件:我定义,我颠覆由此可见,智能汽车的本质正在于,有一套扎实且适度超前的硬件打底,将功能的实现和演进尽可能交给软件。此时,软硬件的分离成为必然。传统汽车中软件依附于硬件、功能变革必须先从硬件入手的逻辑不再奏效。脱离硬件后独立运转的软件,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功能的实现程度,进而决定用户体验,最终定义整个产品,即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回过头来再看高合HiPhi X在车灯及此前在车门、音响上使用的策略,莫不如此。硬件的复杂固然令人惊奇,但更多在于为功能实现打下基础,并为未来演进预留空间。真正复杂的是背后的控制逻辑,但在高度数字化的当下,似乎也不太值得惊奇。毕竟,很多看似“出格”的功能,其实也就是后端动动手指写几行代码的问题。对长期以硬件为核心的汽车行业而言,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市场端,用户评判产品的标准从硬件的优劣变成了软件的质量。硬件从“台前”逐渐退居“幕后”,最终只能走向标准化和模块化。产业端,软件取代硬件成为竞争差异的主要来源,必然逐渐占据产品的价值重心,进而引发整个汽车价值链的重构。软件定义汽车,高合汽车,高合HiPhi X

旧格局被颠覆,自然是高合这样的新品牌乐于见到的结果。不过,软件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特斯拉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目前来看也是佼佼者。一众传统巨头,包括大众、奔驰和丰田,则在奋力追赶,或推动内部革新,或与科技公司结盟,以强化自身的软件能力。但对车企尤其传统巨头而言,转型并非易事。打造由软件定义的产品,不仅需要几乎从零开始打造软件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真正从沿袭了近百年的硬件思维切换到软件思维,进而推动组织架构的灵活化并建立对更新、迭代包容度更高的企业文化。传统车企中最为积极的大众,去年在软件问题上接连栽了跟头,多少说明转型的任务之巨,难度之大。对高合这样的新品牌而言,机会正在于此。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技术牵绊,在产品开发的源头便能贯彻软件主导的思维,并在设计、研发中将这一思维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此前的音响、车门加上本次的车灯,无不显示了软件思维下开发出的产品,与硬件思维时期的产品有多么不同。而且,这些看上去似乎还只是“开胃菜”。一辆车的部件数不胜数,如果高合HiPhi X真如宣称的那样是一辆彻头彻尾的智能汽车,那么利用软件便可在产品的任何一个部分演化出多种玩法,自然就有更多的“惊喜”等待解锁。即将在北京车展上市的HiPhi X,想必不会令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