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楠:理想如何完成2025年的160万辆目标?|创见
8月12日上午9点30分,理想汽车在位于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举办了云上市敲钟仪式,宣告赴美上市一年后再次登陆港交所。理想汽车是继小鹏汽车之后,第二家赴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本次上市,理想汽车选择的股票代码是公司创办的年份——2015,含义是始终保持一颗创业初心。上市后的每股发行价是118.00港元,市值超过2400亿港元,最终募集金额115.52亿港元。
也许是比蔚来和小鹏多走了弯路,也或许是打了新能源车技术路线擦边球的原因,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始终没有前两家那么突出。截至目前,理想在美国股票市场的市值是300亿美元,落后于小鹏的361亿和蔚来的720亿。在这次赴港上市的募集金额表现,理想也比不上小鹏的140亿港元,市值当然也落后于前者。
即便如此,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在敲钟仪式后的媒体交流环节上说:“我们不在意短期股价,更在意的是如何开启高效快捷的融资渠道,为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储备弹药。”
那么,理想要如何储备更多的资金,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又是什么?
继续冲击A股市场?
沈亚楠说,理想汽车在去年赴美上市后就启动了港股IPO计划,主要考虑的是国际市场充满了太多不确定因素,赴港上市可以抵抗这种不确定。还因为香港的资本市场是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有利于吸引中国本土和亚太地区的的投资者。
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在截至2021年7月20日的现金储备是303.6亿元,仍旧落后于蔚来和小鹏。前者在截至6月30日的现金储备是483亿元,后者在截至3月31日的现金储备是362亿元。而理想汽车当前的销量规模还不足以支撑持续不断的投入,因而必须抓住各种机会和渠道广积粮草,为今后能继续保持竞争力做好准备。
李想曾说,在造车行业里,资金肯定是多多益善。因为,这个行业里,不止是理想造车,上面的特斯拉,身后还出现了一堆超级有钱如百度、小米这样的企业,打仗的时候后勤储备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理想不介意以任何一种方式去获得更多的资金储备,包含资本市场,二级市场,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发债等方式。
沈亚楠这次也说,虽然今年整体毛利会达到19~20%,但是在净利润的表现上,由于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了研发,理想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没有盈利的状态。
因此,沈亚楠表示,美股、港股、A股都是理想整盘扩展资金渠道的规划,所以不排除回归A股的可能。
不过,理想目前的经营现状是非常健康的,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衡量。其一是毛利率在不断扩大,这表明理想有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其二是现金流为正,这是理想经营安全的表现。
本次赴港上市,理想考虑的主要是长远的打算。比如本次募集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要投入到研发未来的技术上;还有一部分会投入到比如建设工厂、线下门店等基础设施上。
沈亚楠强调,理想的研发将会聚焦三个方面:第一是电驱动技术,包括正在研发的下一代的增程技术,以及400kW高速充电技术;第二是自动驾驶技术,理想汽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自动驾驶,2021款理想ONE也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的L2+ADAS功能,并且即将实现NOA功能;第三是智能座舱,理想希望带给客户更加创新的座舱智能方案。
沈亚楠说,理想汽车一直关注长期利益,因为智能电动车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所以必须以长期的打算来看这件事。
保持下个月冲击万辆交付目标不变
上个月,理想击败蔚来和小鹏,首次登上造车新势力榜首。外界因此比较感兴趣理想能在这一位置保持多久。关于这个问题,沈亚楠今天给出了答案,他说:“理想ON的订单在6月份实际已经破万,7月份交付超过8000辆。按照预期,我们将在9月实现交付过万。这是我们的目标,目前也非常有信心。
今天,蔚来发布了Q2财报,其中给出第三季度的交付预期是23000~25000辆。由此可见,如果理想在9月如期实现交付破万的成绩,那么将会大概率继续坐稳造车新势力交付第一的位置。
不过,理想能不能如期完成交付目标还有一个挑战,那就是令全行业都头疼的芯片短缺。沈亚楠透露,事实上理想汽车在过去的几个月一直受到芯片供应的困扰,6月的时候订单已经破万,但交付量目前还没突破1万台,也是因为芯片短缺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更加灵活地去认证一些替代方案。沈亚楠强调,这是理想当初采取全栈自研方案的优势。
9月交付要过万,理想还有一个底气来自于线下门店的火爆程度。沈亚楠透露,理想汽车在单店效率表现上,6月是80辆,7月是79辆,单店销量高于行业。“从营销渠道的模式来讲,在商超开店实际上总体的成本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比打广告有竞争力。商超本身是自带人流的,这样也会对线索产生帮助。我们一方面会加大商超的覆盖,另一方面当我们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需要借助商超人流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考虑中心店的方式,但是我觉得这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到年底开设200家直营中心,截至8月11日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10家。
20%的市场份额有详细的规划
理想ONE在当前呈现出的市场状态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那是因为他们低估了李想曾经作为汽车媒体人对整个行业的洞察能力。李想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宝马X5这款车的喜爱程度,他平时最常开的个人座驾也是宝马X5,可见他对宝马X5所处的细分市场有深刻的见解。
宝马X5、奔驰GLE等一众中大型SUV价格那么贵,可仍然有着非常旺盛的市场需求。如果能做出类似定位而产品力不输的产品,同时再将性价比做到极致的话,那么市场前景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理想ONE就是这样一款产品,而它的另外两个杀手锏还有增程式电动技术和极致的智能化表现。
理想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销售量预计将由2020年的0.03百万辆增至2025年的0.4百万辆,预计在2025年占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的7.3%。而在过去的一年,理想在这一市场的份额超过90%%。因此,只要继续保持出色的产品竞争力,理想会在这个细分市场上继续维持龙头位置。
到2022年理想会推出第二代增程平台——X平台,第二款增程电动车已箭在弦上。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能力是这些车型的核心竞争力。沈亚楠说,理想汽车认为到了2025年之后,自动驾驶会变成一个车的基本的操作系统。如果一辆车没有L4级的自动驾驶,就好像今天的智能手机没有拍照功能一样,理想认为这是一个基础的功能。
沈亚楠强调,理想一直说自动驾驶是标配,是因为理想为家庭造车,自动驾驶是关乎到安全的配置。理想汽车认为自动驾驶就应该是标配,而不是所谓的订阅的模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标配也有非常大的好处。理想不想让精心研发的功能,由于需要用户加钱购买,导致使用率很低。从发展的角度讲,理想认为使用驾驶辅助系统的人越来越多,对用户的体验提升都很有帮助。所以,理想ONE的自动驾驶功能是全系标配的。
因此,理想汽车非常注重自动驾驶技术能力的养成。目前,理想研发团队规模是2000人,其中自动驾驶部分是400人,沈亚楠表示到年底会扩充到600人。理想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念一直都是全栈自研,这也是芯片供应商从Mobiley切换成地平线的原因所在。沈亚楠解释说:“过去Mobileye的方案也不错,但是因为Mobileye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黑盒子。我们研发能够参与的部分是相对比较少的,在自动驾驶上的一部分核心能力是没法积累的,所以我们选择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像地平线。”
而李想本人也对选择地平线的方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过去是搞技术的大拿,但是在客户经营管理上做的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自动驾驶的团队之前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供应商,地平线是我们见过的配合程度最高,最专业的团队,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基于和地平线的合作经验,沈亚楠透露下一代车型标配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供应商,目前是跟禾塞和大疆两家企业展开合作。
李想在今年曾豪言到2025年要在市场上拿到20%的市场份额。今天,沈亚楠对“20%的市场份额”作出了详细说明。他说,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20~50万级乘用车市场上成为第一。这个区间市场在2016年的销量大概是每年300万辆,到了今年应该会过500万辆,到2025年预计每年会超过800万辆。理想的目标就是在这800万辆的总体市场中拿到20%的市场份额,即年销160万辆。
为了达到该目标,理想将走增程和纯电双轮驱动的路线,在纯电部分,将在2023年推出两个平台——Whale平台和Shark平台,并从2023年开始在北京的工厂量产纯电车型。
在纯电车市场上,理想保持竞争力的方式是开发快速充电技术和布局快速充电桩。沈亚楠表示,未来服务用户的是三层充电网络架构,第一层是家用充电桩;第二层是目前已有的公用充电桩,以及理想自己在商超、办公楼等地布局的小直流充电方案;第三层是400kW高速快充的方案,解决用户希望能够快速补能的要求。
车云小结:
理想ONE的火爆让理想这家新成立的造车公司迅速站稳了脚跟,并养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沈亚楠说,从理想ONE的热销可以看到,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产品能力。他表示理想的核心能力还体现在组织能力上,内部不断的迭代、体系的建设、组织的文化、组织的效能。
那么,这两个能力,能否让理想在2025年到来时站上20~50万级市场的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