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吴志新:以标准适应产业需求,以服务支撑行业发展
9月25日至28日,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产业再造、融合应用、和合共生三个篇章展开,设有开幕式、主论坛,以及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和2场闭门会,共邀请包括1位图灵奖国际专家、7位国内外院士、近150位国际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及ICT领域专家、企业家参与演讲探讨。以下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的演讲实录,供参考。
图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吴志新
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吴志新,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以标准适应产业需求,以服务支撑行业发展,这样一个题目来展开。刚才分别从道路交通的管理、从车辆产业的管理各方面给大家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也是非常权威的介绍,但是我感觉到所有的执法可能会基于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对标准的依赖还是比较高的,我在这里分三部分内容来做一个粗略的介绍。第一个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管理产生的新的需求和传统汽车相比,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与测试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或者新的方式,第三个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个人的思考和建议,给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汽车产业由于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安全为基础的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处于一个技术高速的迭代,不断的突破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大家对智能网联汽车有很多的东西可能还没有能够做到很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但是大家非常了解智能网联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它的产业边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自己管自己的产业,到现在可能要和通信、交通各个方面,包括云端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许多交集,所以汽车产业的边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会产生很多一些问题出来,比如说数据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的问题等等等等各个方面,使得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家主要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态丰富多样,在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产品与管理方面的短板或者是不适配的地方在里面,因此产业健康发展需要规范的引导,来满足管理的需求。二是技术应用的需求,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功能实现应该须具备六大安全因素,第一个应该是要实现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的综合的管理,它们之间相互的叠加,相互的融合,给标准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三是政府管理的需求,今年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以及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发布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应该说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也是非常新的高度,当前阶段安全与合规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能够规模化应用的非常关键的要求。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相关的法律以及政策,在陆续的出台,刚才两位领导也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面向产业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的新需求,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发展的趋势。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管理的政策,包括UNCE的主席介绍的,有些法律法规因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上路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这中间包括了德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相继修订了自己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允许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场景来运行,并将它纳入到管理的范畴。欧盟也推出了通行数据保护条例的同时,也发布了新的法规,给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打下了上路的基础。国内方面,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在加强管理职责,通力合作,密集出台了多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法律及政策,旨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加强道路测试与示范的应用的管理,加强数据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特别是工信部在8月12号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刚才刘法旺总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后续优化完善我们国家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能力,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及产品的管理,引导规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支撑以及测试应用的国际标准法规,正在逐步的制定,并且逐步的落地实施,在联合国重点的技术法规层面,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汽车框架文件逐步落地并发挥了作用,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法规,比如说2155信息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2156软件升级与软件升级管理体系,2157自动车道保持系统等也在不断的发布实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层面,围绕自动驾驶的测试场景、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与软件升级等陆续制定并形成了国际的标准,来支撑技术基础的通用规范以及测试方法的落地。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当今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将会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的内容。
第一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网络与数据安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的关注。
第二世界各国着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监管以及生态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需要相关部门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保障体系。
第三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意见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对企业与产品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第四安全与合规为企业规模化量产基本的底线,也是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五联合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化法规进程在加快,测试评价能力正在逐步的形成,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下面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与测试新的模式,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快推动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在线升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标准规范的修订,来加强测试验证和检测检验能力的建设等等对后续优化完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来保障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的尽快能够产业化、规模化,能够安全的上路运行,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左边这块涉及到标准法规的建设,第二方面是配合标准法规,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测评的体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支撑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行。工信部在今年3月份成立了2035推进小组,有六个分小组在里面,大家共同在推进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健康持续的快速的发展。
新需求驱动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的组织架构逐渐完善,不断优化,分标委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中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内容,以及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的工作的重点,累计开展80余项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标委持续优化顶层设计,面向“十四五”新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规划已经完成了编制,预计在2025年完成涵盖智能化、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网联化协同决策技术以及典型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发展,以及技术和产品的全面推广普及。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最近的动态。首先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也就是WP29层面,中国专家承担GRV的副主席等重要的领导职务,发起联合欧美日起草了自动驾驶汽车框架文件作为顶层的规划,并逐步落地实施,与此同时全面深入参与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国际法规的制定,这些都表明中国在联合国WP29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汽车法规制定组织当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深。
其次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层面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专家作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工作组召集人,启动了5项国际标准的制定,牵头自动驾驶领域重要的国际标准制定,并持续参与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这些同样也表明我们在世界最重要的汽车国际标准化组织当中,我们中国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当中关于未来可持续交通的评估工作组,我们深度的参与,已经完成了面向未来可持续交通的战略研究,并共同形成了研究报告。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行业及专家的国际行业地位正在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联合国多支柱理念,围绕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人机交互、软件升级以及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基础领域构建标准,综合采用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等多种手段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和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的共识。结合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的管理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管理规范软件在线升级,加强产品管理和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提出了11项原则要求,以综合安全与多支柱法规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适配并支撑了管理的实施,全面覆盖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的环节。
针对行业发展的痛点与监管的难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点项目,加快推动行业急需,产品产业核心标准的制定,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DSSICD,受限于事故发生时的车辆状态,人员操作等数据的限制,不满足事故鉴定的需求,我们提出数据记录的出发,数据采集、存储和读取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二是关于汽车整车安全信息技术要求,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凸显了信息安全的隐患,国家层面急需核心标准来推进网络安全相关法规法律在汽车领域的落地和应用,本项目从技术管理双重维度提出要求,结合联合国信息安全法规开展了适用于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三是汽车软件升级的通用技术要求,汽车软件升级将引发产业的重大的变革,不良软件的升级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现行汽车管理制度带来了挑战,本标准提出了管理体系要求与车辆的要求,同样充分考虑了与联合国软件升级法规开展国际方面的协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首批三项强制性标准,计划于2022年年底报批,也就是明年年底会有3项非常重要的强制性标准能出台。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独特的功能属性,使得基于特定场景、特定条件,制定的特定的指标的传统汽车产品的测试评价方法,难以满足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产品从感知、决策、控制等测试的需求,所以建立了基于复杂的测试场景的多维综合的测评体系,综合采取模拟仿真测试,实施场地测试,实际道路验证在内的各种测试手段,方有可能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功能、性能的科学的评价,来保障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由此可见,传统的测试评价方法存在四方面的转型升级的需求,在实验方法方面,面临由单一的通过性判断升级为构建多维综合性的测评体系,最终将形成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审核评估和多支柱实验方法。在企业决策的方面,面临由单一的测试需求方变化为审核评估流程方案的参与方,企业将更加注重流程体系的建设和自我的证明,在实验场地及装备方面,需要满足高精度、高复杂度的场景以及基于国情的测试设备的需求。在测试实验技术人员方面,也需要在单一的客观指标基础上来增加主观性能的评估以及体系的审核,更加依赖于人员的专业的水平。它的主观评价和审核经验都会在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测试评价新体系也将改变传统的以检测机构作为产品检验主体的汽车产品检验体系,将检测和管理延伸至企业研发和消费者使用环节,并明确企业在产品准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范畴。
围绕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审核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不仅要构建完善的全流程的研发测试运营服务管理的体系,还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安全保障体系,向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及社会公众来宣誓与证明自己相关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检测机构也需要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完善系统解决方案和体系服务能力,配合主管部门标准化组织等共同来探索和构建审核评估的方法,标准规范和管理方法。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通过多支柱法来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技术方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多支柱法即将通过审核、评估、仿真、场地及实际道路等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分层级、系统性、全方位的验证自动驾驶的功能和性能,虽然理论上被大家都接受,但是实际操作层面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将依托自身的检测建立起来的检测条件,去配合标准,配合相关部门,去完成在政策方面、政策体系的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部分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的思考,供大家批评。智能网联汽车有几方面的事情,可能现在在社会上和产业当中所碰到的或者说过的事情,给大家做一点交流。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既要实现规则创新,又要筑牢基本的安全保障底线。也就是说我们的标准法规要兼顾不影响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又要保障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既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又要注重企业的体系保障能力。有很多企业讲我是L2级的还是L3级的,我们注重功能的开发,每项功能都需要达到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发展既要支撑管理,又要引导产业的技术长远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既要加强统筹的规划,又要避免资源的过剩导致浪费,每个地方都想建一个封闭的测试区,大家建的都不相同,测试的结果互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各地方要加强统一规划,当然统筹规划有赖于更高层相关部委给大家一个指导的规则。
产品既要关注功能的接受度和价值体验,也要防止夸大的宣传,过高的宣传安全的可信度、可靠性。刚才嘉宾介绍将来在车辆卖给用户的时候,给用户做培训,哪些功能要交代清楚,这些功能跟宣传当中有没有差别,就像卖房子一样,上面画的图很好,下面写的以实际场景为准。我们要告诉用户,我的功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用户应该怎么使用,应该有告知用户的责任。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聆听,请大家批评指正。
更多会议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进入观看:
网站: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Live/358.html
移动端:https://m.gasgoo.com/news/topiclive/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