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1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峰会主要聚焦商用车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共同探讨从感知、决策到执行层面的核心技术,以及港口、矿区、干线物流、园区等不同终端场景的产业化落地方案。下面是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经理李忠欣在此次大会上的发言。

政策,自动驾驶

非常荣幸,感谢盖世汽车盛情邀请。今天有幸来分享我在洋山港项目实践中的一些案例。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与实践”。汇报四个模块:1、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分析。2、洋山港智能重卡在实践过程中的案例分享。3、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面临的挑战分析。4、未来展望。

首先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无论从我国的政策法规,还是目前的技术能力,资本赛道,都对商用车自动驾驶前景都充满了很多期待。

国家多项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2月国家11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系基本形成,规模化生产,市场化应用。2020年11月份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指出2025年高度驾驶自动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实现规模化应用。去年年底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相对封闭和末端物流配送开展自动驾驶的示范应用,并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可控的前提下,有限推广到公路货运、城市配送,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物流运输体系。所以国家战略和政策利为我们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商用车市场规模肯定不如乘用车,但是商用市场的干线物流有万亿级市场,千亿级市场是港口,百亿级市场像末端物流,封闭的矿区,港区,机场等。这些场景有很多共性的特点,劳动密集型,对安全有要求,承担环保责任,尤其是港口矿区污染严重的地方,国家双碳要求对他们都提出了要求。就社会价值而言,自动驾驶本身能够提升道路安全性,缓解人员短缺并降成本,减少碳排放。

资本涌入赛道,技术快速突破。从2015,2016,2017开始初创公司大批量的出现,当时很多公司拿着一个公司介绍,做了一份PPT,描绘了一个未来的蓝图,很快就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并且不停地投入。在2018年我们看到融资额达到800多亿,但是近两年由于政策和产业,技术进步缓慢,资本比较冷。2020年受国家发布的政策因素影响,还有在特定场景里面,很多企业都开展了所谓的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甚至提出了商业化运营,所以资本市场又开始涌动。到7月份已经达到了700多亿融资,据说上个月已经突破了800多亿。

总结三方面:战略政策,市场价值,资本技术,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在商用车板块商业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大家知道商用车是一个生产工具,能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这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五网融合的概念,即业务、交通、能源、物流、通信,真正使产业链实现共赢。

第二分享一下洋山港智能重卡的项目。这个项目是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的时候,习总书记到上海浦东新区考察提出的——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整个项目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下建立的,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三家战略合作,在2019年4月份签署了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从2019年6月份开始整整花了一年时间,能够在临港深水港物流园区通过东海大桥到洋山四期和一期之间约72公里实现闭环的智能化转运,四期是自动化码头,一期是传统化码头。

整个项目实施的意义:第一,能够提升东海大桥通行能力。目前东海大桥设计通行能力基本上是在1012万标准集装箱(年通行能力),去年差不多到了1000万水平,所以整个大桥通行已经趋于饱和。到2025年上海港还要在洋山港北片区扩展,未来要达到2600万标箱,其中通过东海大桥陆路通行预测要达到1200万标准箱,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东海大桥通行能力已经存在了瓶颈,当时也论证过造东海二桥,但是建设成本实在太大,所以当时就谈到了通过智能驾驶提升东海大桥通行能力,我们会有编队。第二,提高港口转运效率。港口周转效率如果不能提升的话,港口整体效率是比较低的。第三,助力港口能源转型。我们在洋山港项目之初就定了绿色能源技术路线,结合人工智能,助力上海港打造智慧现代化的绿色能源港口。第四,打造智慧高速样板,大家知道东海大桥是一个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包括市交通委统一领导下,要在上面做车路协同试点,要将这条道路打造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高速公路样本工程。

归纳一下整个洋山港项目场景有几个独特的地方:1、场景具有普适性和独特性。这条道路上面有高速公路,有一般社会道路。上海港连续11年都是全球集装箱排名第一位,其中的作业繁忙程度有些人是不清楚的,尤其是在晚上,港口里面繁忙程度非常大。2、多作业系统融合,有堆场的系统,有港口的系统,还有运输系统,另外加入了智能车队管理系统,我们要实现多系统作业融合。3、有人/无人混行,交通环境复杂。一开始我们做项目的时候,以为这个场景对于自动驾驶来讲还是蛮简单的,但是做着做着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真实场景其实对自动驾驶,尤其是在大型集装箱港口里面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4、气候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东海大桥全长单程32.5公里,常年强侧风,正常是四五级风,还有常年的雷暴雨,包括团雾,由于东海大桥靠海上,常年的湿气,桥面上附着系数非常低,非常湿滑,另外是高盐雾对任何汽车都是一个影响。

洋山港我们打造的是全场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优势包括自主研发车规级零部件,这里有大算力的IECU和iBox,我们现在做到1000TOPs,在算法上面完全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整体架构一开始布局面对真无人的自动驾驶架构,从软硬件冗余的方案都是围绕真无人自动驾驶做的。我们目标今年年底在港区具备无人示范运营条件,明年要做到在开放道路具备无人驾驶的技术,具备示范运营的条件。

我们在三个方面有独特的领先优势: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层面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最近出台了很多政策,证明对这块大家都比较重视。我们在2019年第一个获得了公安部三级等保认证的商用车车企,我们所有数据和业务关键核心都是在上汽云和上港云上,包括普通的数据都是跟中国移动采用切片技术,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性。功能安全,一开始我们将功能安全概念导入到商用车整车开发过程当中,在关键子系统上面是具备ASILD要求的。质量安全,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也是上汽集团的一个战略项目,我们紧紧依靠上汽红岩整车平台,依靠上汽集团产业链优势,上汽制造质量体系优势。

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已经达到10万+真实场景,在真实场景里面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经突破了160-170万公里,虚拟仿真里程已经接近3000万公里。在洋山港东海大桥到深水港物流园区,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大概100多个G,这些真实数据回传、不断迭代提升自动驾驶性能。

经过两年多实践,我们打造了“车-路-云-管-端”五个维度智能化转运体系,这套体系是可以复制的,也可以把它拆分开来。另外我们打造了一体化运营管控平台(数字化),通过这个平台,目前可以监测监管200台智能重卡群智协同,未来我们还会和上港集团合作,把这个系统继续做大,融入整个上海港系统里面,同时监管1000台运载工具。

接下来分享一下洋山港这两年取得的项目成果。我们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泊入时间平均70秒,一般熟练的驾驶员是90秒,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个比武大赛,测试团队里面最优秀的人工安全员当时开了110秒,机器当时开了75秒,所以局部环境下自动驾驶技术还是领先很多,在单点上的效率是有提升的。所以我们列了四个关键项目成果:1、行业第一,真实场景自动驾驶里程将近170万公里。2、行业唯一,五车编队技术,通过V2V技术最多可以实现八车编队,目标明年在东海大桥实现一拖四,就是第一台是有安全员,后面是全无人。3、业界首创,全平台融合集装箱智能转运方案。4、真实场景我们做到了商业化运营,截止今天应该是近5万标准集装箱。

总结一下,从道路测试到示范运营,从独立平台到系统融合。在道路测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单车,到了道路测试后期和准商业化运营阶段已经实现了多系统融合。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在洋山港深水港物流园区到东海大桥到自动化码头,传统码头我们部署了车路协同,比如说闸机的,红绿灯的,今年在发生接管多一点或者需要路端提供的地方,我们会联合上港和中国移动和高校进行车路协同试点。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探索,我们已经进入到准商业化运营阶段。

经过两年时间探索,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基本形成了政府指导、企业合作、机构联合评估和政策支持的联合推进机制。通过这个项目探索出了一条较为完备的智能汽车应用落地实施路径,对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具有前瞻性意义。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公司是刚刚成立的,目前正在走正式的公司注册流程。但是我们这个新公司是依托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因为我们看到了在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前景,所以集团下定决心,在上港集团领投下成立了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目标就是实现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为什么我们有这个底气呢?

大家可以看一看领投方,前面说了,商业化一定要在这个生态产业里面实现共赢,要做到五网融合。上港集团、山东港集团有青岛港,我们有稳定的业务;国家电投能够在能源上面做保障;江苏交通控股能够给我们提供高速公路各种场景和交通领域便利,另外在物流上面有海尔日日顺、普洛斯,因为我们落户在临港,临港管委会自贸区在政策上给予我们很多保障,另外,中国移动使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有信心,在这么多朋友圈的助力下,我们对未来,尤其是公司在商用车自动驾驶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前景还是蛮有期待的。

第三块分享一下通过项目实施我们认为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目前面临的几大挑战,总结有六个方面:1、政策法规方面,其实我们现在合法上路,我们的资质都是存在问题的,在标准化体系方面都有一些挑战。2、细分场景落地方面,自动驾驶目前还离不开场景。通过规模化在场景里面获得海量的数据,反过来推动自动驾驶不停地迭代,推动技术更进一步。我们提出了分步骤推测试验证,分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分区域试点商业化。3、提升技术能力方面,坦率来讲我们在真实场景里面测试+运营三年时间,场景已经到了10万+,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完全能够应对这些场景,因为很多长尾问题还有待于发现和攻克,我们要把智能驾驶汽车放在体系里面看。4、完善产业生态,要想大规模商业化必须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把这个生态共同的往前推进。这跟传统汽车有很多差异的地方,智能驾驶汽车涉及领域更广,包括汽车本身,电子行业、交通、能源、物流都会涉及到,还涉及到保险基金,这个产业能不能共同发展,这是商业化落地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通过产业链完善要打造出满足客户需求、成本可控、车规级好用的产品。5、重构基础设施,我们不仅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还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很多地区场景是不完善的。6、保障隐私安全,这里主要是数据的安全和算法安全,包括网络安全。另外就是交通流管控的安全,在这方面我们以前都没重视,其实放在整个体系里面,交通管控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对未来的展望,从我们角度来看,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无论从技术也好,产业也好,政策也好,资本也好,都具备了在特定条件下或者有限区域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

现在是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但是这里面我们还是要注意,可能在三个方面还是要有所突破。1、探索创新实践路径,实现从严格限制到有序开放的突破。2、从特定场景到区域到全面推进的突破。3、争取区域商业落地,实现从按部就班到快马加鞭的突破。

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们的技术、产业和政策要跟上。请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努力把商用车自动驾驶往更高层次推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