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大会期间,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瑀、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闫洪嘉、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覃九三围绕电池材料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程的话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梁锐:感谢杨总的精彩主持,时间掌握得非常好,基本上接近了高铁的准点率的水平,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时间空间。同时,今天我也非常高兴得到组委会的邀请,大家对我的信任,下面进行圆桌会议,4位都是行业大咖人物,从刘工、覃工和王博,我们都是老朋友,和闫总也有过交流,都是行业的风云人物,通过和4位嘉宾的互动,能给我们业界同仁们、跟行业的专家们抛砖引玉,听取大家的思考,同时,为产业的发展碰撞出思想和火花。现在,隆重邀请: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金成先生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王瑀先生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闫洪嘉先生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覃九三先生

请四位嘉宾登场。

回到论坛,我想说一些开场话,过去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由于中美贸易战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经济上的障碍,但锂电行业的同仁们应该说都经历了一个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痛并快乐的过程。大家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管是消费类电池还是动力电池,需求急剧增长,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另外一个情况是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碳酸锂上涨了几倍,这也使锂电企业遇到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大家看到两位电池的老总很波澜不惊,因为我们一直在痛并快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这样的。今天谈的话题跟产业有关系,更大程度跟材料有关系,今天切入一个什么话题呢?今天是软包的论坛,但电池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是依赖于电池材料的发展才不断的进步,刘博士和王博士都是这方面资深的研究人员,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很多材料的出现都引发了电池技术和电池产品的革命,首先,想请教一下刘金成先生,对电池材料未来的发展,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方向,后续有什么发展趋势?现在大家掌声欢迎刘工给我们做分享。

刘金成:梁总的题目好大,从市场的应用场景发展来看,不管是储能还是动力,磷酸铁锂占据了很好的位置,跟它相联系的所有材料都会在未来市场上,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前两年花了很多力气做高镍无钴化,多半都是对钴价上涨情绪性的反映,高镍无钴化到现在都是缺乏基础,缺乏真正的验证数据,但反复的都在讲这个话题,讲得多了就以为是真的无钴化了,我觉得好像不是这样。因为商业材料的基本钴价体系就是以钴来决定的,钴没有了,这个结构就坏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无钴材料真正做得很好,钴会减少,但是真正无钴是有难度的。未来材料体系的变化不应该会很大,原因是不能把自己当前已经能够满足储能和电动车要求的体系说它不行,而是更好,我是比较惰性的观点,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体系已经很好了,怎么把它用好,把它的成本弄稳定,不要一会儿钴很难弄,一会儿锂拼命涨价,这对于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现在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涨价只涨中国公司,海外的公司根本不受影响,原因是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比咱们好,他们都是签长单,3-5年的价格,这一次上涨都是影响中国公司,其他车厂3年的价格都谈好了。所以,咱们要把心放平和一点,把产品做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样会更有力一点。我比较保守,汇报这么多,谢谢。

梁锐:刘工很谦虚,但是有两点是我体会到的:1.他觉得不管采取什么体系,但必须要给用户创造价值。任何的产品必须经过充分的验证才能推向市场,他不叫保守,我认为是作为电池人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就像我们做良心电池,要保证安全和可靠。刘工还给我们分享“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你的价格怎么变,市场风云怎么变化,但是我们要有长期的眼光、长期的战略,使我们的业务能稳定的发展。非常感谢刘工给我们分享非常简短但非常有内涵的观点。

4位嘉宾当中,还有1位是王瑀博士,孚能近几年在动力电池市场上应该说是风头正劲,而且今年还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冉冉上升的新星,孚能科技在动力电池的软包电池方面的创新很多方面走在市场前列,在这里想请王瑀博士分享一下,在电池开发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有什么样的体会,并且在产业化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思路?

王瑀:谢谢主持人,谢谢梁总,也谢谢刘总的精彩评论。大家都知道锂电池能够诞生,以及锂电池发展到今天,有这么大的规模,实际上都是因为需求和市场的驱动,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毛里1975年开发锂金属电池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那时候摩托罗拉拿着现金在毛里的门口等货,等18650电池。非常可惜的是,从锂电池行业的诞生到今天,很多的锂电池厂是不赚钱,这是另外一个话题,1996年加入毛里的时候是14元人民币/瓦时,现在是几毛钱/瓦时,成本降低,当时14块钱现在是几毛钱。整个过程发展都是技术的驱动,以及市场的驱动,驱动着我们这些做技术的人员不断的开发新技术,不断的去寻找新的路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手机市场的诞生促生方型电池和软包,电动工具又催生了高倍率的圆柱型电池,当时我们成为全球第一家动力电池产业化的时候还获得了大奖,我记得1997年拿着电动工具的电池到苏格兰爱丁堡参加锂电池国际会议的时候,会场没有人相信锂电池还能应用在动力工具上,但是今天电动工具的市场几乎都是锂电池,催生了将近40亿的市场,也为毛里工程师做突破性的工作感到非常的骄傲。

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未来需要发展的,汽车的电动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做的,电动化就需要电池,现在充电电池发展到今天,也就锂电池还有希望,满足了行业的需求。1997年开始,我进入这个市场,就开始探讨什么样的电池满足需求。当时所有材料都分析过,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酸锂和其他一些材料,最后分析,短期内能投产的就是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中期满足汽车要求的就是三元材料,因为它有广泛的能量密度变化,从150毫安/时到270毫安/时/克,把三元软包叠片作为动力电池发展的方向。

刚刚梁总问我怎么驱动这个技术路线,那就是市场。孚能从终端市场分析,什么样的电池满足终端市场需求,什么样的电瓶车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我们就要把它设定为目标、创造技术和创造产品诞生。短期内打不成,就通过现有的材料,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市场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提出混合动力,混合动力就是因为电池不行,没有办法,就把发动机的能量回收,就诞生了新的形式——混合动力。后来发现混合动力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那能不能再开发一点呢?我们提出了插电混合动力。城市内用插电,城市外用汽油。但是发现电池技术能满足纯电需求,就转入纯电开发,2013年左右,纯电慢慢进入了市场。这就是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创新过程,源泉就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出现了瓶颈,需要我们做技术的人、需要人类来找出这个渠道和解决的方案,这个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诞生、各种各样的技术诞生,谢谢大家。

梁锐:王总作为锂电界的前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锂电成长的过程,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做锂电池超过20年了,我有三句话: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来不断的创新、不断满足新的需求、不断的发现新的需求,这是我们作为电池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令人高兴的是,从国内来说,现在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从刚开始的锂电池中日韩三家,日方占主导,现在变成中国为锂电行业的主导地位,这是大家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也祝愿孚能在创新路上越走越好,而且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面,我想从两位电池企业的老总,他们是属于高知企业家,讲话非常有水平,而且都是干货满满。但是,他们对材料企业也提出了很多要求,从软包电池产业来说,十年前我就感觉到很多材料不能产业化,尤其让大家非常头疼的是铝塑封装袋,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非常难以国产化,到现在还没有达到国外同行的最好水平。明冠新材的闫总作为行业内的新人,80后的后浪,充满了活力,明冠在3个月前刚刚成功登陆科创板,也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也想请闫总给我们介绍一下铝塑产品的难点到底是在哪里,明冠在这方面又有什么突破,给大家分享一下。

闫洪嘉:谢谢梁总。刚才听到刘博士和王博士的分享,受益匪浅。大家对于明冠还是比较陌生,明冠还是成立比较早,最早2007年,再早是2003年,一直围绕着高分子材料、基础材料为主,在这方面还有自己的心得。做铝塑膜之前,明冠是做太阳能电池背板,也是起到了封装的作用,内部就一直在讲,前两天内部高管开会的时候讲到上市之后,发现很多公司要求更严,或者是要求更怎么样,我说现在有另外一个心态,虽然你是上市了,但是是进入新的赛道,有很多大佬和很多前辈都在这个市场上,你还是一个新兵。做基础材料不管是铝塑膜还是其他的基础材料,我们在这一点上还要承认,日本、美国在技术沉淀上是有的,国内的企业,明冠不到15年,国外的企业都是几百年来做基础材料,基础材料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的沉淀,不是今天看到这个行业好,今天看到很热,然后你就进来做,做铝塑膜这个企业在行业倒下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前两天有资本市场的老师问我,一讲铝塑膜就头大,每家都说做出来,但最后资本市场热一阵子,之后就没有影子了。

为什么明冠还会坚持做这个呢?因为当时选择太阳能背板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时候在光伏买一平米背板,当年太阳能之父施振荣飞到澳门找供应商才能买到材料,刚刚刘博士讲到材料的谨慎性,由于太阳能背板的紧张,行业发展非常快速,原材料供应不上,订单又很多,没有办法,也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基础材料,也是给行业带来很多的质量成本和风险。明冠在太阳能行业做背板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也看到了今天的问题,如果有关注明冠企业的财报时,在美国很大的收入是做修复生意,就是太阳能组件是用10-25年,但有很多用了5年就开裂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健康的。我们在做铝塑膜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铝塑膜在电池里边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但是这个材料如果做得不好,你付出的代价,给你的客户,包括你自己,这个责任是相当大的。我们在做铝塑膜不是今天才开始做,2010年就拿到了发明专利,2007年太阳能和铝塑膜同时立项,当时以数码为主,太阳能又很热,公司集中精力做这一块,这些年的研发是没有放弃的。

下午隔壁有产品推介会,2009年的同事陪着这个项目十几年,他说从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老男人,他对产品是非常有感情的,刚刚主持人讲得他眼睛冒光了。虽然他是一个男同志,但是我相信他是把铝塑膜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铝塑膜最难的是它是铝箔,铝塑膜肯定是从日本和国内买,买了之后就是怎么用好它,表面处理是很重要的环节,这样就会导致工艺和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传统铝塑膜有7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去管控,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百分之百,这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明冠在工艺装备上的设计能力很强,虽然设备是进口的,但是工艺设计和图纸是自己出的,所以工艺设计能力很强,这样就变成把铝塑膜做成集成化,第一步从7道工序简到3道,新车间简化到2个环节,这样就减少了管理和技术漏洞。铝塑膜很难的一块还有胶粘剂,我们2014年就开发出来了胶粘剂,从材料的最关键的表面处理上,明冠还是做了很多功课。当然,在锂电行业里边,我们还是新兵,还要向刘兵、王博士、梁总和覃总请教和学习。

梁锐:闫总充分抓住会谈的时间,向刘博士和王博士展示了核心的能力,我也替你做一下营销。明冠第一个是属于相关多元化拓展,在太阳能背板基础上开发了铝塑膜,你是有技术积累的,不是跨界做这个事情的,是值得大家信任的。另外,你是充分理解了客户的痛点,包括铝塑膜虽然是小的材料,但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损害,所以你们设定的标准就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设定检验的标准。如果坚持这个原则,就能让你们行稳致远,成为中国铝塑膜领先的企业,非常感谢闫总。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又一个原来非常难攻克的材料品种被优秀的企业掌握,对于锂行业的发展又多了一份强大的助力,非常好的形式。

同样,新宙邦也是做材料的,电解液在电池的功能性更强的材料,甚至它的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很多的性能指标都和电解液有关系,覃九三总也是多年从事电解液的开发,他们不仅成为锂电行业电解液的领头大哥,而且在固态电池方面也进行了超前的布局,刚刚在下面也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也想在此请覃总对于固态电解液技术方面的难点和新宙邦的发展状态,欢迎覃总。

覃九三:新宙邦定义自己是材料技术导向型的公司,同时定义自己是顾客方案提供商,讲固态电池之前,电解液方向新基建做了很多工作,电解类容器有50%的全球份额。锂电池和液态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前面介绍了新的添加剂做了400多个材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固态电池是我们始终抱有非常高期待的方向,我们公司有2位博士原来在清华,这是20年前的事情,固态电容已经做成了,现在新的团队接力赛,隔膜已经做成了,中国做成了。固态电池是全球没有做成,至少商业化存在一定道路,我们认为只要顾客有需求,有战略和耐心,从战略上选择是制高点,是很有价值的点,我们公司刚做五年规划,在这方面继续坚持,客户的选择、解决方案的设计,现在有一点是许总和几位介绍的,大家学会了妥协,在技术方面,不能一步就新、一步登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手机行业把风险充分释放了,安全和能量密度寻求平衡,固态电池用妥协的眼光,甚至是在市场上妥协,我看这是提出了很好的观念。在固态电池上不寻求1500次循环,做到500次无人机,这个市场就足够大了,还是非常充满机会的。对于固态电池就说这么多。

梁锐:认识覃总十几年,我们都是中年男人的一种思路,跟刘工差不多。既积极求变,又沉稳饱受。既锐意创新又坚守原则,这是这些企业尤其是在座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非常有益的经验。不说覃总的产品怎么好,因为不用我说了,就从经营的哲学来看,他们会做得更好,而且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已经布局了,也希望为下一步电池的发展及时提供新的材料支持。

刚刚4位嘉宾谈了材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回顾和感想,大家现在都知道随着习主席在去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作出这样的庄严承诺之后,碳达峰、碳中和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那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锂电池这样的新型储能的产业,应该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非常的激动,所有的企业都摩拳擦掌,希望在新的风口期尽快抢占自己的位置,电池技术和产品也要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所以,我想最后对锂电池未来技术的发展、未来新的材料应用,以及企业发展当中要关注的主要方向,请在座4位嘉宾每人给一段简单的总结,以此结束今天的论坛。按照原来的顺序,请刘工分享一下。

刘金成: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情,习总书记号召了,我们坚决做,两个指标:电池循环寿命1万次,亿纬锂能先干100G。

王瑀:从我做起,怎么做呢?中国的目标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那我们能不能提前5年碳中和,为2060年碳中和作出锂电应有的贡献。

闫洪嘉: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也是对自身发展的机会,我们做铝塑膜,台上的两位大佬和台下的前辈同样担心的还是可靠,明冠要从可靠到绿色可靠,为什么这么说呢?明冠在光伏太阳能有这个基础,自用的电有绿色光伏发电30%,到2030年,光伏+储能完全做到自循环,所以是可靠到绿色可靠。

覃九三:我是学化工做化工的,学化工做化工的人在碳排放上负有原罪,石化产业新能源、传统汽车经过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赎罪,为下一代创造碧海蓝天。

梁锐:刚刚4位嘉宾畅谈了锂电池产业、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展望对于各位锂电池的同仁和产业有很多的启发,我们也汲取了很多思想的火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迅猛发展、新能源产业蓬勃向上的大形势下,我们希望锂电池行业能够进一步增强实力、进一步抓住市场机会,成为中国在全球的另外一个亮丽的名片,我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地抱团、共同地支持,把新能源产业发展得更好,也预祝大家都能在各自专业层面取得成功,谢谢大家,谢谢4位嘉宾。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直播专题!

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